▲ 戴沛權和團隊(左至右:梁沛健博士,劉雪穎和Mehliyar Sadiq)進行今次研究。(中大圖片)
最新數據顯示,本港空氣中的臭氧污染物,年均濃度創1999年以來新高。中大一個團隊早前完成一項生態實驗,檢測空氣污染,發現即使在臭氧平均濃度較低的春季,以及在郊區地方種植,臭氧水平仍足以對植物造成重大傷害。研究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《大氣》。
中大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副教授戴沛權的研究團隊,早前完成華南地區之中,首個檢測空氣污染的生態實驗。他們利用一種生物指示(Bioindicator)植物,量化及真實呈現香港的臭氧濃度對植物和環境的影響。
團隊稱,臭氧對人體和生態系統健康,均有很大危害,對植物毒性包括破壞光合作用、減少氣體交換;誘發早期葉片死亡,並阻礙自然植被和農作物的生長。由於植物在調節生態環境中,起著至關重要作用,臭氧引起的植物破壞,可能進一步加速環境惡化,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後果。
四季豆葉面呈紅色斑點 死亡率高
團隊在中大校園建立了開放性(Free-Air)的實驗菜園「臭氧園」(Ozone garden)。在實驗中,研究團隊種植了具有不同臭氧敏感性的四季豆品種,作為當地空氣污染對生態系統影響的生物指標。負責實驗的梁沛健博士發現,對臭氧較敏感的豆明顯遭受由臭氧誘導的葉面損害,有更多的紅色斑點和高死亡率。
另外植物在受到環境壓力下,會開花更多,以維持繁殖機會。在是次實驗中,臭氧敏感的豆長出的花朵數量較抗臭氧的豆多出三成,意味臭氧對植物的生存形成環境壓力。此外,團隊亦發現抗臭氧的豆從開花到形成豆莢的成功率,較臭氧敏感的豆高出至少一成七,未成熟或死去的豆莢亦較少。
研究證明,即使身處人流車流較少的市郊地區,如中大校園,臭氧水平仍然十分高,會對植物造成重大損害。此結果有助研究臭氧污染,如何影響香港和華南地區的農作物;亦提供了支持清潔空氣政策,以減少香港車輛排放的數據。研究團隊將繼續進行實驗,以研究可控環境中各種臭氧濃度下植物的生理狀況。
臭氧年均濃度創21年新高
環保署今年初公布,2019年香港空氣質素概況,5種主要空氣污染物當中,臭氧年均濃度創1999年以來新高,初步數據是每立方米空氣含60微克,較2018年升15個百分點。至於包括可吸入懸浮粒子(PM10)、微細懸浮粒子(PM2.5)、二氧化氮(NO2)、二氧化硫(SO2),數據跟去年比較則變動不大。
就空氣中的臭氧呈持續上升趨勢。環保署發言人稱,臭氧是區域性問題,並非從污染源直接排出,而是由汽車及工業廢氣排放的氮氧化物(NOx)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(VOCs),在陽光下經光化學反應形成。
TOPick新聞編輯部製作電子書《食用安全手冊》,提供自家檢測報告,包括雞蛋、搓手液、兒童口罩等,更有牛奶、清潔用品等食安檢測報告【按此免費下載食用安全手冊】
TOPick推出小學各級工作紙,參考名校精選試題,鞏固知識,緊貼學習進度。立即免費下載:bit.ly/2X96KAZ
訂閱Telegram最新🍴✈️🎁優惠及送禮情報:https://bit.ly/3bebLM2
責任編輯:吳卓峰
June 26, 2020 at 09:16PM
https://ift.tt/2CFqmUV
空氣臭氧濃度逾廿年新高中大研究稱傷害植物生長- 香港經濟日報- TOPick - 新聞- 社會 - 香港經濟日報 - 即時新聞
https://ift.tt/3dmdfF7
Bagikan Berita Ini
0 Response to "空氣臭氧濃度逾廿年新高中大研究稱傷害植物生長- 香港經濟日報- TOPick - 新聞- 社會 - 香港經濟日報 - 即時新聞"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