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

常現藍天白雲多得高壓脊強勢- 20200811 - 副刊 - 明報新聞網

spaceshubble.blogspot.com

「連續放晴了一段日子,最近終於下雨了。不過,不旋踵又回復天晴。」香港中文大學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副教授戴沛權解釋,近月香港常見藍天白雲,最主要原因是基於氣象條件,其次才是天空中懸浮粒子的數量變化。

高氣壓較難形成密雲和雨

戴沛權指出,太平洋的副熱帶高氣壓系統,每年在北半球夏季時會稍向北移,因而為香港帶來晴朗天氣。這段時間,赤道地區的熱空氣上升,在緯度30度一帶下降,令區內產生一股由上而下沉的氣流,形成高氣壓。「高氣壓令水氣難上升,較難形成密雲和雨,天氣因而普遍晴朗。」他解釋,今年的副熱帶高壓較往年強和廣泛,較多時間向北延伸至南中國海一帶,因而影響香港,令最近一段長時間出現藍天白雲。「由於少了密雲和雨,陽光直接照射的時間較長,氣溫會較高。」

至於疫情期間,市民少了外出活動,交通工具使用量和工業活動相繼減少,是否帶來藍天白雲的其中一個因素?戴解釋,副熱帶高壓系統是先決條件,而人類活動理論上亦會有某程度的影響。「當空氣中少了懸浮粒子,除了改善空氣質素,亦減少降低能見度的污染物,令肉眼看見較清晰的景象。」

空氣中懸浮粒子的數量,也跟雲的生命周期息息相關。戴沛權解釋,當天空有懸浮粒子,水氣會在其表面不斷積聚而形成雲。「因水氣比懸浮粒子重,在同一體積單位的雲水滴中,當水氣所佔百分比相較懸浮粒子高,便會因重量較高而較快下降成雨水;如雲水滴中懸浮粒子的比例較高,由於其重量比水氣輕,會在天空飄浮較長時間。」因此,空氣中少了懸浮粒子,雲的生命周期會縮短,便減少遮擋藍天的機率。但由於副熱帶高壓系統的影響因素很大,目前較難在科學上證明香港最近常見藍天白雲,是因疫情期間市民活動減少所致。

懸浮粒子致光線散射 能見度低

常在電視節目教市民「測天」、香港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說,若想知道香港各地區的能見度,可留意天文台網站的相關數據。「當能見度一般低於8公里,即是屬於『能見度低』。按天文台資料,今年6月(至截稿時7月未公布)能見度低於8公里的時數是『0』,所以大部分時間可看見清晰的藍天。」他解釋當陽光射過空氣時,當中的懸浮粒子會令光線向四方八面散射(scattering),因而削弱景致的清晰度。「若天空中積聚太多污染物,有可能把藍天遮蓋。」

「空氣質素高時,理論上可看見20至40公里以外的景觀。若污染物過多令天空一片灰濛濛,就算在沒有雲的時間也看不見藍天。」他分享20年前往北京,中午時候在街上的觀察,當時天空沒有雲,但一片灰濛濛,太陽好似日落時的「鹹蛋黃」。「正常來說,中午時分太陽光非常猛烈,肉眼無法直視。但當年我可直視太陽,證明空氣中的污染物阻擋了大部分陽光。」

夏天風多從海吹來較「乾淨」

香港夏天能見度高,除了因為氣壓高,原來也和風向有關。梁榮武指香港夏天主要吹西南季候風,即風多從海面吹來。由於海上較少人類活動,吹過來的空氣質素自然較好,但冬季則不同,「冬天時,風主要由東北方向的內陸吹來,由於內陸工業活動多,吹過來的風會帶有較多懸浮粒子,因而令空氣質素變差」。他說減排廢氣、廣泛使用電能車輛、電廠使用較乾淨的天然氣發電,長遠也對香港空氣質素有幫助。「天氣是自然現象,從氣象學說沒所謂好壞天氣,人類應努力研究如何適應和生存。」

文:呂瑋宗

編輯:梁小玲

電郵:feature@mingpao.com




August 11, 2020 at 03:42AM
https://ift.tt/3irWqLF

常現藍天白雲多得高壓脊強勢- 20200811 - 副刊 - 明報新聞網

https://ift.tt/3dmdfF7


Bagikan Berita Ini

0 Response to "常現藍天白雲多得高壓脊強勢- 20200811 - 副刊 - 明報新聞網"

Post a Comment

Powered by Blogger.